乡村民宿正在悄然“变脸”(二)

浏览量:168 时间:2017-10-09
摘要:每年的11月左右,趁着生意淡下来,淳安屏湖村乡韵农庄老板方朝玺都要给自家的民宿来一次“修复”。今年暑期,老顾客陈女士一家来到乡韵农庄时发现,价格上涨了百元左右,房间的

         从标准产品到匠心精品
         每年的11月左右,趁着生意淡下来,淳安屏湖村乡韵农庄老板方朝玺都要给自家的民宿来一次“修复”。今年暑期,老顾客陈女士一家来到乡韵农庄时发现,价格上涨了百元左右,房间的布置比去年考究不少。
        摸着石头过河,是这样的民宿经营者最真实的写照。不过,众安民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龙江认为,方朝玺的这种精益求精正是民宿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。
        在国内,民宿常常被认为是农家乐的2.0版本,是一种在大众休闲时代兴起的旅行目的地。它的兴起,成为农村产业融合的有效切入点;它的发展,也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参与市场经济时需要做出的改变。
“在日本,民宿的一个发展周期是50年,几十年里,经营者对客源的服务流程非常细致入微,日复一日地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琢,这是一种工匠精神。” 王龙江告诉记者,国内民宿的发展已经过了情怀之作的阶段,有一次他去台湾考察后,民宿业主们听说有投资商过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,他们渴望被资本收购,催生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。
        如今,德清、桐乡、杭州等地相继制定民宿管理标准,这也给出信号:与其单打独斗,不如顺势利用工商资本来丰富各地民宿经营的市场经验。王龙江说,他们正在和富阳文村商讨19栋新建民房打包经营民宿的项目,如何打造泛娱乐化的民宿目的地,前期要做非常慎重的考虑,特别是G20峰会以后,浙江一带民宿的客源会有更多国际友人,这需要中国的民宿和国际接轨。培育旅游人才和制定标准,关乎标准化,大到乡村面貌的整体包装,小到一件旅游纪念品的细致打磨,都必须细加考虑。